蒋氏秘运黄金消息走漏成都街头大乱士兵提枪要
发布时间:2024-06-13 22:51 浏览次数:次
1949年,蒋氏在一年之内“四连迁”,从南京到广州,到重庆,最后来到成都。自知大厦将倾的蒋氏,表面上信誓旦旦地要与我军进行“川西决战”,暗地里却秘密指挥部队运送黄金到台岛。
结合川西整体战局,刘邓决定由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和第3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统一指挥第五兵团和第三兵团的5个军,与蒋军进行一次大决战。
当时,成都各界包括蒋氏决策层,对川西决战都抱有消极态度,成都的冬风湿冷刺骨,大街上的民众看着报纸的消息,惊叹不已,有长者说,“草字头”这下真的把战争带到了成都。
成都的老百姓对蒋氏的到来并不感到稀奇,因为1949年9月份蒋氏就来过一次,目的是策划“大西南保卫计划”,可仅仅时过72天,蒋氏就被解放军从重庆又赶回了成都,不知道蒋氏内心作何感想。
说些题外话,成都北较场从古至今都是军事重地,蒋氏在这里建了军校,新中国成立后,成都军区机关进驻北较场。北较场外有古成都的护城河,东临成都市有名的旅游景点文殊院及文殊庙。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,也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。这一次,他将见证蒋氏集团在最后的喜怒哀乐与阴谋权术。
言归正传。来到黄埔楼,蒋氏正准备上楼的时候,突然命令把黄埔楼和军校门口的警卫全部换成军校学生。在黄埔楼,蒋氏召见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群、蒋军将领熊克武、刘文辉、邓锡侯等人紧急商讨西南事宜。
蒋氏说了一些鼓舞士气的话,众臣言不由衷地说了些阿谀奉承的话。最后,蒋氏要求张群召集相关人员商讨制定川西作战计划。面对蒋氏川西作战构想,蒋氏决策层各怀心思,有人信心百倍,有人彷徨不已,甚至有人期盼,美军突然在某地“扔半个”。
像张群这样的蒋氏重臣,则对川西作战不抱有任何幻想,他私底下对人说,蒋氏无望、国事不可为,但做人还是要有个做人的样子,蒋氏要坚持下去,他也只好跟着坚持下去。张群对自己的结局看得更为消极,认为成都解放之日,就是他去做“白华”之时。所谓“白华”,就是十月成功后出逃到上海的沙皇贵族。男的靠摆地摊、给人擦皮鞋为生,女的则堕入风尘,多数靠肉皮生意过活。
过了几日,蒋氏又关心起财政问题,他追问在重庆搜刮来的金银细软运出来没?蒋军得到答复,气得差点晕过去:蒋氏的银行寄存在机场,准备运到成都的118箱共计23.6万,银元全部落入解放军之手。蒋氏大骂部下办事不力,十分气愤地对小蒋说,要严查,看看究竟是谁把运送这些银元的飞机,私自换成了运送自己的老婆。然而,此事最终不了了之。
有句俗话说,屋漏偏逢连阴雨。人们得知原本要运到成都的银元落入我军之手后,成都的市民乱了起来,纷纷要求银行兑换黄金,在兑换的人群中,还出现了提着机枪要抢先兑换的蒋军士兵。出现这样的局面,有人说一是因为人们知道了重庆银元之事,更重要的是有人把蒋氏与财政部部长关吉玉、空军司令员王叔铭密谋把成都的黄金运往台岛的消息给透漏了出去。
此时的蒋氏集团已经千疮百孔,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可言,就在蒋氏西南作战计划定稿的第五天,这份绝密作战计划就到了北京,更何况是这种偷鸡摸的勾当,自然也是瞒不住人的。
面对成都市民的挤兑风潮,蒋氏四川主席王陵基建议先拿出一点点黄金一边稳住局面,一边加快往台岛运输黄金。蒋氏同意了这一建议,批示拿出500两黄金应付市民。可恶的是,仅仅这500两黄金也没有真正完全兑换给老百姓,实际兑换的黄金只有135两,其余365两不翼而飞。
据资料载,综合各方回忆,其实当时蒋氏批给王陵基的黄金远不止500两,时任成都市市长的冷寅东说,蒋氏指示向来抠门的阎锡山给了王陵基黄金1.15万两,银元40多万。可怜的成都市民在黑洞洞的枪口下,渐渐从银行门口散去,他们对蒋氏的希望就此彻彻底底消磨殆尽。
挤兑风波过后,蒋氏又担心起他的安全来。他指示顾祝同调胡宗南部第3军接替成都城防。第3军军长盛文乃黄埔第6期、蒋氏陆军大学第11期学员,很受胡宗南器重,也深得蒋氏信任。盛文所部刚进入成都,蒋氏就把其所属第17师部署在了武侯祠附近,驻扎在武侯祠的是刘文辉所部。
蒋氏做这样的部署意图已经很明确,他不再信任刘文辉,或许从来就没有信任过。1937年西安事变之后,刘文辉到延安受到过主席的接见,甚至曾一度想脱离军阀到延安来工作,主席劝他要回到四川为新的事业多做贡献。
成都的风声越来越紧,悲观情绪也在四处蔓延,一些要员的家眷已被蒋氏运至台岛,成都市民自制木栅栏,以防蒋军溃兵破坏。蒋氏为了收拾人心,决定检阅军校全体师生,只是在检阅过程发生了一个插曲让蒋氏很是难堪,或许这个插曲也在暗示着蒋氏从北较场起将彻底与无缘。
1949年12月3日上午10时左右,检阅仪式开始,第一个环节就是升旗。一面在所有人的注目下缓缓升起,就在旗子升到一半的时候,竟然突然掉了下来,升旗的绳子也断了。蒋氏站在站台上一言不发,盯着光秃秃的旗杆呆若木鸡。在场有人无不惆怅地说,气数尽了。十多年后还有人说,是军校内的地下组织做了手脚。这都是些传闻,终是没有真凭实据。
想来,地下工作者也不会搞这么小儿科的东西。就在蒋氏调盛文的第3军入蓉之前,曾有人策划夜袭北较场黄埔楼,作战计划报到北京后,没有得到答复。向来谨慎的蒋氏或许是感应到了什么,命令北较场军校全部戒严,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出营门,军校的围墙上也拉起了电网,军用吉普车在学校周围24小时巡逻。
然而,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军校内也是怪事频发。蒋氏的卫士上厕所时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把2把配枪给丢了。蒋氏认为这是冲着他来的,命令全校搜捕,也没查出个结果。心神不宁的蒋氏晚上刚睡着就被枪声惊醒,他立马从床上跳下来,四处躲藏。或许是西安事变的阴影还未从根本上消除,他怕西安事变在成都再次上演。
为了让蒋氏免遭惊吓,当时成都市明令禁止市民燃放鞭炮,有些着急嫁姑娘的人家咒骂蒋氏要遭炮打。话到此处,不得不讲,蒋氏还真差点就遭炮打了。因为正在北较场外围老百姓的菜棚子里,有人在谋划炮击黄埔楼,炸死蒋氏。
这个计划的具体策划人,是“留蓉工作部”,他们决定利用北较场以北菜地里的草棚作掩护,用迫击炮炮打黄埔楼,迫击炮的放置由已被策反的蒋氏一个团的姜姓团长负责。一切准备就绪,就等侦察人员探明蒋氏在黄埔楼的具体位置后,一炮将其干掉。
就在千钧一发之际,侦察人员得知蒋氏并不住在黄埔楼。根据得知的情报留蓉工作部支部王逸平召集人员开会,大家认真分析认为“炮打计划”有失妥当,无论是否能打到蒋氏,只要开炮,就给了蒋氏在成都大肆的借口。最终有人提议炮打不如在机场活捉。
那么,到底蒋氏在不在黄埔楼里居住呢?蒋氏侍从室人员的笔记里记录,蒋氏到达成都后一直都居住在黄埔楼。我地下组织侦察员在励志社探听到的消息,是蒋氏侍从人员故意放出来的风声,摆下的阵。后来有人分析,可能是犹如惊弓之鸟的蒋氏听到了有关炮打的各种传闻。
紧张的气氛笼罩在成都上空,成都战役的硝烟味越发浓郁,由杨勇指挥的二野第5兵团主力和第10军已经解放泸州、纳溪、合江、自贡等地,蒋军溃逃贵州和云南的道路全部被封锁。